8月8日,“聚智新农业,投资新广州”2025年广州市都市现代农业暨农业新质生产力招商引资引智活动在黄埔区隆平院士港成功举行。
活动现场,15个涉农重点招商引资引智项目进行集中签约,一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代表获颁授牌匾证书,麦康森院士工作站举行了现场揭牌仪式。
今年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大考之年,也是全市全力以赴“拼经济”的关键之年,此次招商活动以“聚智新农业,投资新广州”为主题,聚焦强化农业新质生产力创新引领,推动都市现代农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目标,旨在促进科技、资本、人才融合,助力农业现代化和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活动中,市农业农村局、黄埔区农业农村局分别作了致词与推介,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松林、中国渔业协会李胜利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及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蓝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等新质生产力企业代表进行了现场交流发言。黄埔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利涌对记者说,该区立足本地科学技术创新资源和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希望吸引更多现代农业创新企业前来落户。本次活动以视频形式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广州农业农村招商引资引智项目竣工投产、开工建设及2025年以来新签约项目等情况。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全市涉农领域竣工/投产项目36个、总投资约100亿元,在建项目24个、预计总投资约77亿元。2025年1—7月签约涉农项目44个,预计投资总额约64亿元。
今年以来,广州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以“拼经济”为核心,持续扩大招商影响力,市区两级共举办相关招商推介活动16场,精准对接产业资源。活动现场,现代化蛋鸡养殖园、蘑菇综合体示范基地等15个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预计总投资超15亿元。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广州汇聚了全省70%以上的农业科研机构和90%以上农业专业人才,累计引入20多个院士专家团队,建成19个农业(产业)研究院,全市农业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率超75%,位居全国前列。
此次活动中,产学研融合再度发力,麦康森院士工作站举行现场揭牌仪式。据了解,该项目将围绕麦康森院士分子营养感知理论和靶向营养重大技术创新,构建动物性能、营养和健康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体系和产品生态,促进我国动物营养和饲料利用技术升级,赋能行业发展,推动食品安全、生物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现场签约的还有广州(南沙)黄唇鱼保护研究中心,该中心搭建“校研企”融合平台,致力开展黄唇鱼种质保护、人工繁育、资源修复等科学研究。此外,市农业农村局还分别与中国渔业协会、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研究所签署观赏鱼产业全面深化合作框架协议,与阿里巴巴淘天集团签署共同推进广州花卉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合作方案,逐步推动各方力量参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活动现场还特设了智慧农业、海洋牧场和观赏鱼、花卉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等三个农业新质生产力展区,选取了广州有代表性的农业新质生产力技术、成果,并通过实物、图片展板、视频等形式展示了低空经济应用、植物工厂、AI花卉等创新成果场景,吸引众多嘉宾驻足。
据介绍,近年来,广州持续推动科学技术创新与都市现代农业深层次地融合,通过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湾区现代种业研究院、省级现代种业产业园等重大平台,在水稻智慧育种、菜心品种改良、红掌种质创新、热带观赏鱼繁育及“猪芯片”研发等前沿领域保持全国一马当先的优势。目前,全市已建成蔬菜、畜禽、渔业等现代农业设施超25万亩,楼房养猪、植物工厂、立体养殖等绿色高效模式正在加快推广。
数据显示,广州蛋鸡和生猪规模化养殖率分别达100%和99%,两项指标均位居全国城市前列,充分体现了科技赋能下广州都市现代农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态势。
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军力量,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此次活动为2025年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代表颁发了牌匾。据了解,今年广州共新增3家国家重点、43家省重点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新增数量创近年新高。全市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分别达19家、230家和480家,国家级、省级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总量稳居全省首位。其中,有11家企业入选2024中国农业企业500强,5家企业入选2025全球独角兽企业。
为进一步加快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今年广州进一步明确了都市现代农业重点招商方向,将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围绕特色优势农业、现代新兴农业、生态智慧农业等“三大创新赛道”和智慧农业创新、现代设施农业、生物农业研发、现代渔业集群、花卉产业升级、种业振兴繁育、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流通体系、农文旅融合发展等“九大招商重点”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引智,进一步加速都市现代农业的提质增效。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叶卡斯 通讯员:穗农宣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叶卡斯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映武